传统民间彩灯制作绝技剔墨纱灯

2021-09-02 09:05:34 312900128@qq.com

剔墨纱灯彩灯因其特殊制作工艺而得名。它造型美观,融绘画、雕刻于一体。是彩灯制作工艺与绘画工艺高度熔炼的结晶'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。尤以无为剔墨纱灯和桐乡灤院剔墨纱灯闻名。

精品彩灯制作剔墨纱灯

1.无为剔墨纱灯

安徽省无为县剔墨纱灯,有300余年历史。剔墨纱灯是无为的传统民间绝技,始于清康熙年间, 成熟于嘉庆年代。后因连年战争和灾荒,纱灯制造渐趋衰败,工艺几乎失传。

清康熙年间,无为艺人蔡静在色纸上首创"剔墨纱灯"。(蔡静,字安吉,号竹田。清无为州人)。工丹青,尤善墨竹。年72卒。无为剔墨纱灯最初采用色纸作画,后念及灯上所用色纸易破损而摒弃,选用薄似蝉翼丝质絹纱作画。同时还改进了"剔墨',技法,即在绢纱画框上,精心用毛笔蘸墨,勾勒出拟画的轮廓,再把轮廓以外部分用墨涂抹,而后剔除焦墨,将预留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,晾干后再在胶面上勾线、着色、晕染,以工笔绘制。

无为纱灯彩灯的制作工艺很具特色,十分精致。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、纸糊、染色"彩灯"的基础上得以发展。将木工、雕刻、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,经过加工、成型、油漆、绘画、剔墨等项工艺制作而成。所制的灯具既可供人们实用又具备观赏价值。

彩灯的形状一般呈六角形或四方形, 用材则选用紫檀、红木、槠树、红榛等高档坚硬木材。制作先严格按图纸制成框架,其框架还可自行折叠。灯架的外缘,雕刻成立体的龙头凤身,中间配以卷草图状的"花牙",下刻象鼻或虎角,底部缀以金黄或大红色的须穗,整体造型别致,结构比例匀称,雕刻精美'结构牢固,用榫槽连接,能自如拆卸,便于收藏和携带。

纱灯彩绘的内容多选取人物、花鸟、飞禽、走兽.神话传奇或青山绿水、田园风光等内容。工艺上乘者,还绘制水浒、三国、红楼梦、西厢记等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故事,以期在观赏时,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联想。纱为丝织物,轻薄透明。纱灯所绘层次分明、形神兼备,彩墨干后,剔出纱眼' 灯中燃烛,闪映画面,纱灯通体透亮'视觉效果极佳。

光绪年间,清王朝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寿辰,曾派出统领官专程到无为征选无为纱灯,悬于皇宫内苑。一时,纱灯为风行之物。宣统三年,无为剔墨纱灯被选入南京博物院展览' 获二等奖。1956年,兴办无为纱灯社。国庆10周年期间,无为纱灯人选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工艺展览会,并作为名特产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。

非遗彩灯剔墨纱灯

2  桐乡濮院剔墨纱灯

明清时期,剔墨纱彩灯制作在浙江桐乡濮院非常盛行。桐乡濮院家家户户织绸,也家家户户有钱, 家里都能挂墨纱灯。除了富裕之外,桐乡丝织业的发达,也为制作剔墨纱灯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。《濮院志》有载:故剔墨纱灯吾镇独多。

桐乡濮院剔墨纱灯一般均为六角形棱柱体,由六块灯面跟六棱支架组装而成,且灯面可以拆卸。高65厘米,直径56厘米,每块灯面宽25厘米,框架取料红木等厚重名贵材质,上下两端用龙凤、象鼻、虎脚等装饰,并挂有金黄色的流苏。灯面的上部与下部均贴有白色花饰。灯面以绢纱绷蒙,支架中置放一灯,灯明,纱隐画现,十分好看。

在为此彩灯作画时,首先要在絹纱上把线条轮廓勾勒出来, 然而用透明鱼胶均匀涂于绢面,把绢纱画片晾干后在胶面上勾线、着色、晕染,以工笔绘制而成。画成之后,再用墨汁将画外空白绢画涂黑,最后用绣花针将墨汁从纱孔中剔出,使之透光。剔墨纱灯便由此得名。


鼎尚彩灯专业从事自贡灯会,春节彩灯,元宵花灯,彩车彩船,仿真恐龙,灯展,灯光节,景观雕塑等艺术工程的彩灯公司.热线电话:13330809955

电话咨询
邮件咨询
在线地图
QQ客服